七月十一日上午九點,青春火繪夢支教服務隊在鄖西縣澗池鄉(xiāng)九年一貫制學校,以“回顧兩彈一星歷史,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種下兩彈一星種子”為主題,對孩子們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宣講會。他們希望通過這次宣講會,能讓孩子們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樹立“吾輩當自強,自強當吾輩”的積極思想。同時,繪夢支教隊的成員們也為宣講會賦予了趣味性。支教隊提前通知孩子們帶來了相應的材料,在宣講會現(xiàn)場手把手教孩子們水火箭的制作方法,讓孩子們能親手做出屬于自己人生的“一星”。通過這種方法,在寓教于樂的同時,不知不覺間也為孩子們種下了一顆“航天”的夢想。
回望來時路:宣講兩彈一星歷史 宣講會的開始始于一張古老的歷史圖片,上面記錄著兩柄紅旗交匯的時刻;疖嚭魢[著,從遙遠的荒蕪雪原而來,卻在不久后又呼嘯而去,連同所有的資料都被燒的干干凈凈。
圖為支教隊友正在向孩子們宣講兩彈一星歷史 梁亞男 供圖
孩子們屏住呼吸,靜靜的凝聽著那段艱苦的過往。在宣講人的循循講述下,他們似乎看見那離去的火車,看見一位位隱姓埋名的先輩顛簸著隨車進入荒漠戈壁,看見一位名叫鄧稼先的物理學家每每在核試驗之后奮不顧身的沖入輻射區(qū)收集第一手資料…淚花在他們的眼里涌現(xiàn),緊接著,一道短暫卻灼熱的白光在他們眼里炸開——1964年的荒漠上,蘑菇云正從大地深處拔地而起,那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積壓的怒吼,是被壓抑太久的脊梁猛地挺直的聲響。孩子們的拳頭不自覺地攥緊,喉嚨里憋著一聲未出口的歡呼。
可還沒等這股熱流褪去,僅僅2年8個月后,又一朵更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這一次,它帶著雪般的潔白,像無數(shù)科學家的赤子之心層層疊疊縫綴而成,把震徹寰宇的壯觀留給身后的人民,把虎視眈眈的外敵牢牢擋在蘑菇云的陰影之外。
“在原子彈爆炸兩年零八個月之后,氫彈也成功引爆”宣講人對著孩子們說道。
驚雷的怒濤剛剛擴散開,嘹亮的歌聲在巨雷開道后,帶著鮮紅的旭日在地平線的東方一同升起。
“東方紅,太陽升...”
錢學森等等科學家投入無數(shù)心血的“東方紅一號”,帶著中國人不屈的靈魂,沖出重力的舒服,沖向廣袤無垠的太空。
“中國人的浪漫自古以來都是從幽谷黃泉到星河銀漢,炎黃子孫自古就在想象宇宙的浩大與寬廣,不斷的向外探索著,而不是做被重力束縛的靈魂。終于在這一天,千年來所有的心愿匯集成了貫穿蒼穹的利劍。我們的一星站在天空的一角,永遠閃亮著。”宣講人微笑道。
孩子們不約而同的看向天空。九霄之上旅行永不熄滅的星星,浩浩而鳴,穩(wěn)穩(wěn)而行,尊尊其名。
圖為宣講老師與孩子們互動 姜坦拉 供圖
種下種子:孩子們親手制作水火箭 在制作水火箭的過程中,孩子們分組分工,互相交流與合作,也與支教老師們不斷的溝通著新奇的想法。他們用塑料水瓶組合成火箭的主體,用筷子做火箭的支架,又以橡皮封住瓶口,把水與空氣作為燃料。
“嘭”!水火箭成功發(fā)射。
圖為支教隊友教孩子們水火箭的制作方法 吳晴晴 供圖
四散的水花如同盛開在孩子們心中的夢想,他們看著自己制作的水火箭高高飛起,張開雙臂歡呼著。幼小的身影與照片中幾十年前看著火箭穩(wěn)穩(wěn)升空,看著原子彈,氫彈成功引爆的他們那樣相像。
水火箭升空時。噴射而出的水花四散開來,澆在孩子們身上,也澆灌在他們心里。細而無聲的滋潤著他們心間的那顆剛剛種下的種子。
“嘭”!
這次不是水火箭升空,而是那顆名為“兩彈一星”的嫩芽突破了種皮,在幼嫩的心房里綻放出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