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手勤奮斗,我以我心傳精神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 來源:培“根”植“基”實踐隊
生逢海晏河清盛世中華,沐浴創(chuàng)新思想建設國家。我們與舉世矚目的二十大在新時代相遇,新時代的青年自然要接過時代傳遞給我們的接力棒。而社會實踐就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指路燈。我作為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培“根”植“基”實踐團的成員于2024年1月14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qū)進行社區(qū)范圍的實踐活動,在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我能有機會親身體驗到社會的光明與溫暖,真切體會到自己身上承擔的重任。愿在心中,踐在行動,盡綿薄之力,不留遺憾,綻放青年光熱。我以我手勤奮斗,我以我心傳精神,青年使命,義不容辭。
在此次活動中,我的第一個身份是參與者。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深刻感受到“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話不是空談,而是互相扶持,相視而笑。前期準備的過程中有苦有樂,異常充實,不僅鍛煉了我,還為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埋頭苦讀的人,侃侃而談的人,奮筆疾書的人,是這個小團體中每個人的縮影。青年努力的身影啟發(fā)了我,將實現個人價值的目標與時代命運相結合,將努力小我匯入時代的洪流,在不斷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以小見大,青春因奮斗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中庸》所言,“百舸爭流,奮己者先”。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實踐方案和問卷雛形得以誕生。
生于民,亦將服務于民,我的第二個身份是行動者。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積極的融入社會,我一直以來都不擅于人交談,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但附近居民友善的態(tài)度給了我十足信心。但在這一過程中我也發(fā)現,普通百姓對二十大的概念和內容似乎不是很了解,這何嘗不是當初的我?隨后,我又隨機采訪了一些小學生,抽象的概念對他們來說晦澀難懂。我用接地氣的內容簡單地向他們科普了二十大內容,我發(fā)現孩子們對于這樣新奇有趣的科普方式是樂于接受的。過程進展順利,我也愈戰(zhàn)愈勇。將問卷進一步完善,我把它們發(fā)布至了社交平臺。網友的回應再次證實了我的想法:要將二十大的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出去。不同于書本上大段大段的空話,在和他人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善意,這些進一步激發(fā)了我的學習熱情,讓我更好地調整心態(tài),培養(yǎng)自己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和勇氣,為以后的工作做足準備。
我的第三個身份是總結者,對實踐團成員進行的學校和社區(qū)宣講的內容進行復盤。宣講過程中,看著他們的眼神逐漸由疑惑到了解,我的內心不由得升起一絲自豪感,成員們多日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隨后,我也對之前采訪過的一些居民進行了回訪,我驚喜的發(fā)現,他們對黨的二十大的精神的認識要比以前都更深刻,已經不再是浮于表面的三言兩語,而是有了自己的見解,真正領會了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內涵。
全面貫徹了黨的二十大精神之后,我最大的感受莫過于慶幸。我們是生逢其時的一代,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理想要遠大、意志要堅強、腳步要踏實,把奮斗作為青春最亮的底色,以青春之我書寫人生韶華,交上一張滿意的時代答卷。更意味著我們要肩負起歷史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擺正好自己的位置,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責任感并且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適應社會,做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黨的聲音在基層當眾回響。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4-01-25 關注:
社會實踐總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