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12日,湖北醫(yī)藥學院“童心協(xié)力”暑期實踐隊赴鄖西縣觀音鎮(zhèn)中心小學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本次活動以“陪伴成長,點亮童心”為主題,除了輔導孩子們的暑假作業(yè),還開設了折紙、繪畫等興趣課程,以及旨在引導孩子們感受生活美好、學會表達愛的“幸福課”。十二天的時光雖短,卻讓我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收獲了滿滿的溫暖與成長,這份記憶足以成為這個夏天最珍貴的禮物。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幸福課”上教孩子們何為“英雄”
從小我就對鄉(xiāng)村教育心懷憧憬,總覺得能為那里的孩子做點什么是很有意義的事。這次實踐雖然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支教,但當我在“幸福課”上聽孩子們分享家里的趣事時,當我俯身為他們講解數(shù)學題時,那種被需要的感覺讓我真切體會到了“老師”二字的分量。有個小男孩總是怯生生的,發(fā)言時聲音小得像蚊子哼,我便每天特意叫他分享故事,每次他說完,我都帶頭鼓掌,漸漸地,他眼里的光越來越亮,后來還主動舉手要教大家折青蛙呢。

圖為實踐隊隊員和孩子們一起展示折紙作品
十二天里,我們每天七點起來,匆忙吃完早飯后,開始準備教學。雖然很累,但只要看到校門口那一個個蹦蹦跳跳的身影,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記得有天暴雨,我們以為孩子們不會來了,沒想到遠遠就看見他們舉著小傘在門衛(wèi)室門口等,鞋子沾滿泥水也毫不在意,還笑著說“老師你們可算來了”,那一刻,心里又暖又酸。
這里的孩子比我想象中更懂事。有個小姑娘父母在外打工,跟著奶奶生活,卻把自己的作業(yè)整理得整整齊齊,遇到難題會一筆一劃記在本子上,等我們來了逐個問。但也有調皮的孩子,寫作業(yè)時總愛東張西望,畫畫時把顏料抹得滿臉都是。有次二十多個孩子搶著展示自己的折紙,教室里鬧成一團,我扯著嗓子維持秩序,回頭卻看見那個最調皮的男孩正悄悄幫我收拾散落的彩紙——原來他們的調皮里,藏著最純粹的善意。

圖為實踐隊隊員輔導孩子寫作業(yè)
離開那天,孩子們把自己折的千紙鶴、畫的畫往我們手里塞,有個孩子拉著我的衣角問:“老師,你們明年還來嗎?”我蹲下來告訴他:“只要你們好好學習,我們一定來。”其實我知道,也許再見不易,但這份約定會像種子一樣,在他們心里慢慢發(fā)芽吧。
這次實踐讓我明白,教育從來不是單向的付出。孩子們的笑容治愈了我的焦慮,他們的真誠教會我純粹,就連那些調皮瞬間,如今想起來都帶著甜味。我更加確定,無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這份與童心相伴的記憶,都會提醒我保持熱忱與耐心,永遠記得為何出發(fā)。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孩子們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