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走深走實,引導各族師生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山東大學“稷下榴語·山河同心”——尋根溯源民族調研團社會實踐項目全面啟動。
一.項目策劃與目標定位
(1)核心團隊組建
團隊組建階段,通過社會實踐經(jīng)歷與田野經(jīng)驗雙重評估,跨學院選拔優(yōu)秀學子,融合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優(yōu)勢,選拔碩士研究生及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本科生組建專項實踐團,形成專業(yè)互補的實踐隊伍。在項目組織架構層面,團隊依據(jù)職能模塊劃分形成三大核心單元:田野組(實地調研)、項目組(項目策劃和全程推進)、宣傳組(內(nèi)容傳播)。在組內(nèi)采用RACI責任矩陣:明確每組的負責人(Respons ible)、批準人(Account able)、咨詢方(Consulted)、 知會方(Informed),避免職責真空。
(2)隊名由來
“稷下榴語·山河同心”這一隊名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時代精神。“稷下”典出戰(zhàn)國時期齊國“稷下學宮”——這一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搖籃,不僅開創(chuàng)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盛況,更樹立了“兼容并蓄、守正創(chuàng)新”的文化典范。以此為名,既彰顯了山東大學扎根齊魯大地的學術傳統(tǒng),又昭示著對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不懈追求。“榴語”二字中,“榴”取意石榴籽的緊密相依,生動喻示中華民族共同體“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團結景象;“語”則傳遞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諧之聲。“山河同心”以壯闊意象抒寫家國情懷,既描繪了各族兒女共衛(wèi)錦繡河山的壯麗畫卷,又表達了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堅定意志。
(3)實踐內(nèi)容凝練
團隊召開團隊成員討論會,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戰(zhàn)略與山大學科特色,明確“文化符號解碼-歷史場景重構-教育傳播創(chuàng)新”三位一體研究主線。同步制定差異化實踐方案,將實地調研與線上微課相結合。
二.資源整合和物資準備
團隊深度融合校內(nèi)外資源,依托領隊團干部、專業(yè)課教師及優(yōu)秀輔導員的三維指導體系,以"石榴籽"文化符號為核心載體系,打造特色石榴籽文創(chuàng),專人負責宣講PPT和宣講稿件制作完善,做好服務于全周期的物資準備安排。
三.全流程安全防控機制
團隊建立安全教育體系,進行行前培訓,通過騰訊會議進行安全事宜強調、實踐調查倫理、緊急救護技能考核。同步制定文化安全紅線,尊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風俗習慣,并要求成員認真查看并簽署《個人安全責任承諾書》。
四.未來構想
展望未來,團隊將以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深入民族地區(qū)開展調研,挖掘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文化內(nèi)涵,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相信通過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定能為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貢獻山大智慧和力量,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綻放出絢爛的團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