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東南大學(xué)新生學(xué)院 “菏脈新聲實踐團” 奔赴山東菏澤,沿著堌堆、陵邑與古城的歷史軌跡,開啟了一場深度解碼千年文明的實踐之旅。實踐團成員們以腳步為尺丈量歷史,用手中鏡頭記錄古跡,在磚石草木間深入探尋文化密碼,親身感受菏澤大地上源遠流長、奔騰不息的文明脈絡(luò)。
陶火千年焙文明,堌堆深處藏光陰 “一踏入安邱堌堆,紅墻、古碑與香爐瞬間就將人拽回千年前的時光。”實踐隊員楊晨曦站在遺址入口,望著‘國泰民安’的匾額,不禁感慨萬千。 這座位于牡丹區(qū)馬嶺崗鎮(zhèn)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魯西南地區(qū)新石器至商周時期極為重要的遺址。在這里出土的蛋殼黑陶、卜骨等珍貴文物,正默默訴說著遠古先民們的無窮智慧。
實踐團成員沿著磚石鋪就的小徑前行,一塊寫著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安邱堌堆遺址” 的標識牌格外醒目。一旁的宣傳欄內(nèi),從遺址的年代跨度到歷次考古重大發(fā)現(xiàn),文字與圖片相互映襯,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長卷,清晰地鋪陳出這片土地過往的歲月變遷。行至遺址深處,幾通石碑靜靜佇立在雜草之中,有的碑首精雕著栩栩如生的龍紋,有的則布滿青苔。隊員們仔細辨認著碑文,上面記載著曾經(jīng)的祭祀活動與遺址的歷史變遷。 他們蹲下身,輕輕撥開纏繞的雜草,當(dāng)指尖觸碰石碑的剎那,仿佛真切地觸摸到了歷史的溫度。
在安邱堌堆遺址,隊員們還遇到了當(dāng)?shù)氐奈奈镏v解員張老師。張老師從事文物講解工作多年,對安邱堌堆遺址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了如指掌。他熱情地為隊員們講解道:“安邱堌堆遺址歷經(jīng)多次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這些文物為研究魯西南地區(qū)的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線索。比如,我們發(fā)現(xiàn)的蛋殼黑陶,其制作工藝精湛,代表了當(dāng)時極高的制陶水平。還有那些卜骨,上面的刻痕可能與古人的占卜活動有關(guān),反映了他們的精神信仰。” 隊員們圍在張老師身邊,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與張老師進行深入探討。

圖為安邱堌堆遺址部分古碑。孟霄 供圖
古柏碑刻藏德韻,堯陵深處話文明 “姚墟遺址” 石碑前,微風(fēng)輕拂,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聲訴說著遠古的動人故事。實踐團成員們整齊地駐足凝視,石碑上紅漆題字雖歷經(jīng)歲月洗禮,卻依舊清晰可辨,底座香爐里似乎還殘留著絲絲余溫。周邊古柏郁郁蔥蔥、蒼勁挺拔,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一片片斑駁的光影。這里便是堯陵遺址,2013 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桑梓 堯舜故里” 的標識將此地與華夏文明的源頭緊密相連。
在 “帝堯陵” 石碑旁,高大巍峨的堯帝雕像衣袂飄飄,盡顯一代賢君的不凡氣度。獻殿前的石柱上,“元祐三年” 的題記依舊清晰可見,柱礎(chǔ)的雕刻風(fēng)格與曲阜孔廟同期建筑如出一轍,彰顯出深厚的歷史淵源。
“課本里遙不可及的堯帝傳說,在這里變成了可以真實觸摸的歷史。” 實踐隊員徐浩楠說,“古柏、石碑、古井,每一樣都在生動講述著德政文化的故事。”
為了更深入了解堯陵遺址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實踐團成員們還拜訪了當(dāng)?shù)氐奈幕瘜W(xué)者李先生。李先生長期致力于研究菏澤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對堯陵遺址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告訴隊員們:“堯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推行的德政理念影響深遠。堯陵遺址不僅是對堯帝的一種紀念,更是傳承和弘揚德政文化的重要載體。從遺址的布局、建筑風(fēng)格以及出土文物等方面,都能反映出當(dāng)時的社會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tǒng)。” 在與李先生的交流中,隊員們進一步拓寬了視野,對堯陵遺址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圖為堯陵遺址堯帝像。楊晨曦 供圖
古城街巷藏記憶,古今交融煥新顏 “大家看,這街道的布局是不是特別像棋盤?明代范希正知州規(guī)劃的‘內(nèi)方外圓’格局,即便到了現(xiàn)在,依然脈絡(luò)清晰。” 站在曹州古城的隅首處,實踐隊員孟霄指著縱橫交錯的街巷,向大家介紹道。這座北魏至金時期被稱為乘氏古城的老城,在明正統(tǒng)十一年定下了規(guī)制:方形城池邊長 3 華里,外圍由圓形護城河環(huán)繞。清代時,城內(nèi)有 32 條東西巷、26 條南北巷,到了民國時期,街巷數(shù)量發(fā)展成了 72 條,其脈絡(luò)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如今的曹州古城里,歷史與現(xiàn)代正進行著一場悄無聲息卻又生動精彩的對話。慎思園里的 “甘棠遺愛” 坊靜靜訴說著范希正的卓著功績;高達 56 米的永安塔,七層八角,已然成為古城的全新地標。隊員們漫步在鼓樓南街的青石板路上,店鋪的幌子在微風(fēng)中輕輕擺動,散發(fā)著濃郁的市井氣息。改造后的 “1446 街區(qū)” 里,傳統(tǒng)手工藝品店與現(xiàn)代咖啡館比鄰而居,煙火氣與時尚感完美融合。隊員們坐在水邊,只見永安塔的影子倒映在碧波之中,遠處現(xiàn)代化的建筑與古樸的古塔相互輝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美妙畫面。
在曹州古城,實踐團成員們還深入走訪了一些當(dāng)?shù)鼐用瘛R晃辉诠懦巧盍藥资甑耐醮鬆敓崆榈匮堦爢T們到他家做客。王大爺指著自家院子里的老房子說:“這房子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我從小就在這里長大。古城的變化我都看在眼里,現(xiàn)在政府對古城進行保護和改造,既保留了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又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更舒適了。” 隊員們與王大爺圍坐在一起,聽他講述古城的往事,感受著古城居民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圖為曹州古城永安塔與水景。覃勇力 供圖
文脈賡續(xù)青春力,千年故事待新聲 
圖為菏脈新聲實踐團在曹州古城合影。楊亞童 供圖
從安邱堌堆見證的陶火千年,到堯陵遺址傳承的德政遺韻,再到曹州古城彌漫的街巷煙火,實踐團的腳步踏遍了菏澤的千年文明。隊員們在實踐日志中認真寫道:“殘碑上模糊的字跡、古柏間閃爍的光影、城墻上斑駁的磚石,無一不是時光精心鐫刻的密碼,正靜靜等待著我們?nèi)ビ眯慕庾x。”
實踐活動結(jié)束后,隊員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各自的感悟 。“這不再是課本里枯燥的歷史知識,而是能夠真實觸摸、傾聽和感受的鮮活文明。” 楊亞童感慨地說,“堌堆里蘊含的先民智慧、堯陵里傳承的德政文化、古城里洋溢的生活煙火,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都值得被更多人知曉。”
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把這次實地探訪的精彩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菏澤的千年文脈在青春視角下煥發(fā)出全新的活力與聲音。“未來,我們會充分運用文字、鏡頭等多種形式,將這些故事廣泛傳播出去,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厚重歷史與鮮活魅力。”(通訊員 孟霄)